什么是集裝箱船舶內貿海運轉外貿?
2025-03-06 16:31:04
來源:
發布時間: 2025-03-06 16:31:04
來源:
在全球化浪潮中,集裝箱運輸業競爭愈發激烈。為適應市場變化、拓展業務范圍,集裝箱船舶內貿轉外貿模式應運而生。通俗而言,即原本僅獲準從事國內海運航線運輸的集裝箱船舶,通過一系列改造和資質申請,符合國際航行標準,從而具備國際航線運營資質。
以寧波遠洋的“新明州90”輪為例,該船于2021年年底交付投用,是新型1000標準箱綠色智能集裝箱船。為實現內貿轉外貿,其進行了導航系統、通信設備等硬件設施的技術改造,并完成國際船舶一系列手續、規范的資質申請。改造后,“新明州90”輪滿載808標準箱貨物,順利靠泊越南胡志明港,圓滿完成國際航線首航任務。這一成功案例,標志著寧波遠洋在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高效協同聯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從經濟效益看,集裝箱船內貿海運轉外貿能提高利用率,降低單位運輸成本。如在東莞港,內外貿同船運輸模式下,船舶公司整合運輸需求,優化航線安排,充分利用剩余艙位,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進出口企業可就近辦理手續,利用外地港口航線,加快貨物流轉,降低物流成本。從戰略意義看,該模式助力航運企業優化船隊結構、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雙循環”戰略。以泛亞航運為例,其以洋浦小鏟灘碼頭為中轉母港,開展內外貿同船運輸,服務網絡覆蓋國內沿海各區域,并與陸海新通道結合,為國內內陸企業提供出海快車道。
此外,政策支持是該模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企業開展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推行集裝箱外貿內支線進出口雙向運作模式。在行業影響方面,該模式推動國內航運企業升級,促進港口發展。例如,洋浦港借助內外貿同船運輸等航運網絡,半年集裝箱吞吐量首破百萬標箱,躋身全國主要港口20強。盡管內貿轉外貿模式前景廣闊,但亦面臨諸多挑戰,如不同國家港口法規、稅收政策差異,船舶需應對不同水域航行環境,對船員專業素養要求更高等。
因此集裝箱船舶內貿海運轉外貿模式是航運業適應市場變化、拓展業務的重要途徑。通過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海運公司、航運企業可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