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價格暴跌近20%,元兇不是價格戰
2025-02-21 16:11:21
來源:
發布時間: 2025-02-21 16:11:21
來源:
去年夏天創紀錄的海運價格狂歡猶在眼前,在半年內經歷冰火兩重天。進入2025年2月份,海運價格開啟新一輪下跌,歐洲航線和美西航線分別為1897.84和1931.49,較一周前(2月10日)下跌19.3%和14%,創下疫情后最大單周跌幅。
新一輪海運價格暴跌與航運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相關,市場認為班輪公司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價格戰。不過,部分分析認為近期的運價走低更多是季節性因素,而非聯盟運行導致的價格戰。價格戰或許要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真正體現出來。從歷史數據看,春節前,不少貨主趕在假期前提前發貨,因此春節后一段時間內航運需求通常比較疲軟,導致海運運價承壓。

自今年2月起,全球航運聯盟的競爭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雙子星”、“海洋聯盟”、“Premier聯盟”以及“單飛”的地中海航運四方博弈。標志著航運業結束了之前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進入了一個充滿變數的新階段,價格戰的火藥味漸濃。根據報告,集裝箱航運聯盟的歷史性重組后,馬士基及其競爭對手地中海航運在部分航線上提供了低于市場平均即期運價的價格,試圖通過低價策略確保貨物裝載量。班輪公司雖然不愿意面對價格暴跌,但市場競爭壓力可能迫使他們做出妥協。不僅如此,雖然各大公司預測到未來集裝箱班輪的運力有可能過剩,他們仍需不斷訂購新船來保證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地位。這種"擴張-過剩-再擴張"的循環,本質上是航運巨頭維護航線網絡密度的生存策略。因為失去運力規模就意味著失去定價話語權。
至于未來海運價格走勢在于,北美航線受需求的不確定性、聯盟格局調整、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等多重因素影響。而紅海復航則是影響歐洲航線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一旦班輪公司經蘇伊士運河開啟大規模復航,海運價格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運價下跌,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當然是好事。不過海運價格過低也會導致一些小的班輪公司難以為繼或引發30%中小航企破產重組,航運市場重新洗牌。最終在這場運價寒冬,終將孕育出更高效、更可持續的航運新生態。